讓文化之光照亮我們的心田
張豫斌
尊敬的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好,我是振華中學的學生李紅,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“讓文化之光照亮我們的心田”。
中國文化五千年,文化精神代代傳。今日在綜藝節目的支持下,文化之美依舊綿延。這優秀的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,值得我們認真學習,讓文化之光照亮我們的心田。
文化是石,擦出星星之火。
優秀的文化蘊涵著豐富的精神,這便是我們革命精神的由來。毛澤東一句:“埋骨何須桑梓地,人生無處不青山”。誰能想到就此產生了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,這火苗如同革命的同胞們,時而壯大,時而飄忽不定,經過風雨的洗禮,走過長征,踏過雪山和草地,就此形成了燎原之勢。今日,中共中央宣傳部給紅一連頒發時代模范的稱號,這無一不展示著我們的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。時代終會過去,但精神歷久彌新。
文化是火,點燃熄滅的燈。
優秀的文化蘊涵著豐富的精神,這便是我們的家國情懷。“青年只顧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,能發聲的發聲,能發熱的發熱,不必等候炬火。”這是魯迅先生的言論,棄醫從文,只為給那個不堪的舊中國帶去一份希望。今日,卓嘎、央宗一家三代,數十年定居在西藏一個邊陲之地,為國家守邊。無數的人民懷揣著強烈的家國情懷,也正因如此,才鑄就了今日新中國的強大與繁榮。這精神我們也應銘記心間。
文化是燈,照亮前行的路。
優秀的文化蘊涵著豐富的精神,因此,我們將銳意進取,砥礪前行。葉劍英先生曾言:“攻城莫怕堅,攻書莫畏難。”錢學森先生正是憑借這種精神,為我國的兩彈一星事業做出巨大貢獻。古有宋應星立下做“稻田中的圣賢”的遠志,灑下“此書與功名利祿毫不相干也”的豪情,完成了《天工開物》這部巨作,今日我們也應學習其銳意進取的精神,修養自身。
豐富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力量的源泉,發展的動力。我輩青年當認真學習與實踐,為豐富的中華文化添磚加瓦,使之傳承萬代。
我的發言到此結束,謝謝大家!